浙大税务专业学位建设系列讲座第46期顺利举办

2025年5月20日,鹰角网络财务负责人杨俊先生受康笛副教授邀请,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第四教学大楼204室作了“浙大税务专硕学位建设系列讲座”第46期讲座,主题为“走出去企业税筹:交易、定价与利润分部”。
讲座伊始,康笛副教授对杨俊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简要介绍了其职业背景。杨俊先生先后在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、全球ICT头部企业和中国出海游戏公司担任重要岗位,深度参与跨国投资、交易结构设计与全球税务筹划工作,拥有覆盖中国、美国、英国及加拿大的18年全球财经管理经验。
康笛副教授介绍杨俊先生专业背景
本次讲座内容广泛且深入,聚焦“走出去企业”的运营实态与税务筹划实践。首先,杨俊先生从生态复杂的全球经营环境切入,指出当前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正面临选址、投资、用工、税收优惠等多重考量,而税务支出已成为企业整体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。他从“走出去”企业的集团运营入手,指出税务筹划是基于诸如加工服务、采购服务、商标和授权等多种交易形式落地的。当下,走出去企业营商环境已大为不同,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开始采用相对独立的“双驱动”模式,以最大化利用地各优势、规避风险。
杨俊先生阐释“走出去”企业的集团运营方式
随后,杨俊先生系统分析了中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税务挑战。在双支柱税改落地存在阻力,联合国税改狠打货物贸易的背景下,国际税收形式复杂多变,中资企业面临跨国税源流失、长期倚重有型制造价值链低端化等问题。他指出,我国预约定价(APA)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,绝大多数签署案例围绕制造业;而中国政府在海外税收争议中可提供的支持也较有限,因此,企业自身的税务合规意识与应对能力显得尤为关键。
在谈到跨国企业的税筹实践时,杨俊先生介绍了“主体设立、协定与工具、转让定价”三大支柱。在主体搭建方面,需基于设立目的、地点、主体功能综合考量。在转让定价方面,他强调对每一类交易(如研发、采购、销售、无形资产等)的定价最终形成了税务筹划的整体内容,因为有交易才有税收,税筹工作也必须“落地于交易”。而跨境转让定价的复杂之处在于:一些国家汇率变动不确定,不同地区会计准则和口径差异大,预算预测需要的数据常常无法获取或质量较低;此外构成挑战的是,税筹工作者需从经营、法人、绩效等多个维度理解集团不同口径的报告,灵活沟通、准确判断,才能有效推进工作。
杨俊先生剖析国际税改环境和形势
在讲座的最后部分,杨俊先生聚焦集团利润分部,讲解了跨国企业国别报告的披露要求和税务风险识别逻辑。当他指出,税务人员可借助业务活动申报与利润分布之间的勾稽分析,初步建立税务筹划的排查逻辑。然而由于多数企业在多个国家同时开展不同职能、各国申报口径不一,加之报告数据质量和系统建设投入不足,导致国别报告在实操中面临不少局限性,难以全面反映企业实际运营模式。
整场讲座视野宏阔、内容独到,融合全球税收趋势与一线实践经验,获得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。在问答环节中,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,杨俊先生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了不同行业财务职能的差异与发展路径,并为同学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与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。
讲座结束全体合影
(图文:汪轩弛)